难者

难论者说:谁是你的先觉,谁又是你的先知?

年轻人:当「高情商」被等同于「零情绪波动」,当「情绪化」被污名化为「不成熟」,我们是否在集体压抑真实情感?那些被夸赞「情绪稳定」的人,是否也在丧失感知快乐与痛苦的能力?简单来说,情绪稳定是否是一种新型道德绑架?

难者:原来“情商”是指情绪波动的程度;原来“情绪化”这个词还需要被污名化;原来“情绪稳定”里没有情绪,稳定里没有波动……年轻人思维语言如此错乱,谁能跟他说清楚?他又能想明白什么?他这是“既不适合阅读,也不适合思考”。

在训练营常有学生来寻求指导,你刚说两句,他就能以各种自己的体验和感悟来跟你交流……永远都不会好好听听你说的是什么,让你感觉是他在指导你,他也完全不需要你的指导……

学习+思考,往往是为了我们更好地解决问题。如果看了很多书,做了很多思考,掌握了很多知识,明白了很多道理,却还是不能让自己过得更好,也不能让别人过得更好……那就要限制自己的明白,少读书,少思考,而多些做做之后的不想明白。

难者常跟此般学生这样说:你用自己的道理让自己过好了即可,无需跟师父来交流什么,师父也不需要你的指导。反之,你就先按照师父的来,简单听话照做。如果这也听不明白,也接受不了,那你还是可以按照自己的来,也许你真能自学成才,找个师父只是多个保险而已。

一个人行走在成长的道路上,完全可以“双轨”并行。每个人都有自学的能力,却也可以接受良好的教育。什么是有自学的能力?并不等于良好的自学能力,这往往一开始已经被限制了。而良好的教育其良好,往往有很高的可塑性。

我们只要好好观察这个世界,就不难发现:往往是自学能力很好的人,同时也得到了很好的教育。我们再好好观察这个世界,也不难发现: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学区房+辅导班+出国留学+四处游历……”,还是让很多人一开始就输了起跑线。这就如一个人的吸收能力有限,却要各种大补特补,难道不是会适得其反?

每个人在每个时期都其限制,读多少书,读什么书,思考多少,思考什么,也就都有了限制。就这点认知,大梦谁先觉,平生谁先知?谁是你的先觉,谁又是你的先知?

来源:难者博客,微信/QQ:251563188,转载请注明出处!

☞☞☞『难论系操盘手训练营』-->让前路直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