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者

难论者说(@蔡耀全):初见之难论实践(一)

难论源于实践,是历史,亦是发展,该怎么理解实践、历史及发展呢?人们普遍认为,思想是改变人的决定力量。当下如果说难论思想是决定我改变的力量,可一个人听课万次,不动一次,他是否具备了难论思想?比如难论止损小思想,只可能是源于现实的逐渐归纳,而不可能先验地存在于师父的脑海里。

思想只是引导,而非直接决定改变,唯有行动才最终导致改变。判断一个人是否具备某种思想,要听其言,亦要观其行,更要得其果。如此,才谓自然。有人说:普通人之所以普通,往往是没有高人指点。所谓指点,即是认知或思想,是打开面向新世界的窗口和大门。

为什么高人有这么大的世界可以给普通人指点,而大部分人折腾一辈子甚至都找不到方向?有哲人说:智者向万事万物学习,凡者在自己的世界里学习,愚者自信已经懂得了一切。智者、凡者、愚者,都只是本来如此,自然在生活平常,是智者不知其智,凡者不觉其凡,愚者不视其愚。谁谁都在自然,也就不存在谁指点谁。

可一切的边界又在哪里?智者之上为何者?智者与凡者之间,凡者与愚者之间,又是谁?愚者之下为何人?简单来说,所谓指点,两者之间多少总还是要搭点边。就如了解之于朋友,朋友的朋友,亲密之于亲人,亲人的亲人,就是各自之极限所在。凡事“隔得太远,隔得太绝”,再大的影响,也自是“指而无点,交而不流”。

而实践是什么?人与自然及社会之间有意识的互动活动。所谓有意识的基本要求,就是知道“要做什么、能做什么、怎么去做,在做什么,做了什么”,如此循环,趋于一致,可谓知行合一。以此而论,凡事:只要是实践的,也就是历史和发展的;只要是实践的,就有其知的边界和行的边界,也就有知行指点和交流的边界。

离开了这点边界,一个人就很难说有什么机缘了,不是一个人瞎折腾,就是跟着别人瞎转悠。通往人类之巅的大道上,比如生产实践之于大富、关系实践之于大人、科学实践之于大家……学了不该学的,不学该学的,做了不该做的,不做该做的,这般“知行错位,反向碾压”,是阳光下没有新鲜事。

比如开卷有益之说,多少人不是这样认为?可那是宋太祖说给自己听的。何谓太祖?创基立业者。(未完待续)

来源:难者博客,微信/QQ:251563188,转载请注明出处!

☞☞☞『难论系操盘手训练营』-->让前路直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