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时不知女人好
但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在规则的社会里,本能的冲动性、非理性、享乐性,使其在寻求满足的过程中容易伤害到别人,反之亦容易为别人所伤害,而在各自看来自己才是受害者。
这就是我们经常在电视里看到的扭曲爱情观:两个相爱的人,就一定要在一起,各种轰轰烈烈、赤心天涯。为了满足爱情,家庭、父母、、孩子、朋友、事业、甚至生命,几乎没有什么是不可以抛弃的。为了使相爱的人能在一起,世界好像都因该围绕着他们转动。
而事实上这个世界上谁都没有为别人的爱情作出牺牲的义务,于是感觉好像全世界都在刁难他们、周遭没一个好人,由于爱情是本能,这一切的“极端自私“又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于是我们往往可以看到疯狂的爱情往往伤痕累累,特别是在疯狂过后。
而自我的角色反映在爱情里面,就如我们经常看到的相亲类节目里面的各种辩论了:例如有人说,你没房没车,那还谈什么恋爱,是的这并没有错,马斯洛说过需求是有层次的,生存的需求是最基本的,爱的需求次之。因此提出这种要求的女人,其实往往是她自己达不到爱的需求层次,于是为了满足”爱情“,他需要男人为她构建底层需求,本质上这只不过是她的自我在维护她的本能需求,即爱情—她一个人的爱情,跟另一半无关。其实这样的女人往往是很自卑的,为了平衡这种自卑,于是一般要求另一半有房有车之外,还要求对方比如说帅气、有才、体贴……这样她能从另一半上获得极大的满足从而平衡自己的自卑感,事实上她只不过是在等待男人们赐予她爱情。
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到最原始的爱情本能冲动肯定在先,然后再是自我,如果反过来了,那还是爱情嚒。所以一上来就谈物质等理性的东西,男士们基本上就可以不用谈了,因为你们没有必要用你们的努力为她人做嫁衣,反之亦然。因为爱情的本能冲动在先,为了满足这种需求,自我就会创造各种条件去实现爱情的需求。于是我们可以看到为了爱情苦苦奋斗、甚至天涯相隔仍念念不弃的情侣们往往禁不住让人们送上真诚的祝福“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爱情到这一步其实就已经很不错了,这也是我们经常看到的爱情,但离好婚姻还有一定的距离,因为自我本质上还是为本我服务的,自私的特点还是很明显,它只是保障本我不受伤害,并没有说它不伤害别人,但把自己的的快乐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总是不怎么为人们普遍所接受的。
于是超我站出来了。超我是人格的道德良心和自我理想,是由社会规范、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内化而来,遵循完美原则。因为爱情往往是本能的、自私的,容易伤害别人,包括被爱的一方,于是需要超我来完善和约束,爱情既然是两个人的事情,就不能对双方和别人造成太大的伤害,不然就至少是三个人的事情了。个人认为,世间所有的情到最后都是一样的,即你好我好大家好 –和谐。
所以好的爱情会让周围的人觉得你们就因该在一起,你们就因该如童话般幸福,而你们自己也乐在其中。马斯洛认为人的最高需求是自我实现,而爱的需求(不单指爱情)处于中间,因此我们很容理解,爱情自然能够成为我们各自实现理想自我的温床。所以好的爱情能让男人更强,女人更美。常言道:每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总有一个默默支持他的女人;每一个美丽的女人背后都有一个辛勤培育她的男人。
为什么这么说呢:单从爱的角度来说,因为善良,所以在她们眼里其实好男人还是挺多的,至少不坏的男人肯定不少,在爱情中,她们善于发现男人的优点和长处,包容男人的缺点和过错,体贴男人的不易,默默支持者她们的男人,反过来,男人只会更加记得她们的好,诠释着他们无以复加的体贴和男人的柔情。因为感恩,她们会记得男人对她的好,并反哺着她们的爱,也因为如此,她们并不会过多地要求男人应该怎么怎么对自己好,而反过来的是,男人们只会对她们的爱更加义无反顾,并加倍努力地去爱她们。
因为智慧和坚强,她们无需过度依靠男人,并善于处理爱情中的冲突矛盾,不会过于任性,也使她们有能力维护和支持她们的男人,塑造她们的男人,而反过来的是,她们的男人将越来越离不开她们。当一个女人具备这几点的时候,她们就几乎构成了对男人而言温柔的全部内涵。对女人而言,一个好男人大抵也是如此吧。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爱情双方具有较完善的自我和超我体系,否则这些可能都不重要。
以上几点,几乎我们就可以看清某些女人似是而非的爱情观了:比如一个女人总说找不到一个好男人或着说男人没一个好东西(这叫男人情何以堪);找一个对的人(人海茫茫,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想找一个什么什么什么样的男人(男人并不是可以现买现卖的商品);因为我要怀胎十月,所以你要对我好(难道没有修成正果的爱情,男人对女人的践踏就是理所当然的吗)……究其而言缺乏较为完善的自我和超我体系。
爱情是一种源于本能的相互行为,她虽然很美,但并非廉价。
来源:攀缠锋祖博客,欢迎分享与交流,(QQ/微信:251563188)
《难论系操盘手特训营》--让交易的乐趣从学习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