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写《道德经》之六

关于道德经第六章原文及其通常译文如下:


关于这一章,从谷神,到玄牝及天地根的解释到底争议再大,都是不大的,其中最为突出的逻辑上的错误,大概就是”绵绵、若存”。

上文中,把绵绵翻译成连绵不绝,这是和下文若存及用之不勤很不和谐的一种翻译。我们,可以好好琢磨下,何为若存,就是一种似是而非的存在,若有若无,所以大家需要明白。连绵不绝,就很难说出这样的一种感觉了。实际上,绵绵还有一种意思,那就是柔弱或者单薄之意,例如我们经常说绵薄之力!绵绵在这里就完全可以翻译成为一种如丝般若有若无,从而就在文理逻辑上,对上若存一词。然后,我们进一步阐述,这般似有似无的存在,却是用之不尽,取之不竭。为什么,因为这是天地根,是生化之门,源源不断地产生!这样,无论在文理逻辑上,还是文字首尾的对应上,都是非常合符逻辑的。

后文,绵绵若存,及用之不勤,就是对道生化万物本性的特征的描述,这里用的依然是象征的手法。很显然,很多人在对绵绵经常注释的时候,是有点按照现代句意,先入为主或者常识性的思维在固化地进行解释的。这样的错误,可以说贯穿于很多道德经的注释者之中,就算是一些大牛宗师难免如此。

当然,上文,有关于玄字的解释,说成是玄妙,本质上,也是不太合符文意的,不死,即是一种悠远的存在,玄字这样翻译才是比较符合上下文逻辑的。在这一点,就是我们在道德经的注释上,以字面意思为主,以上下文逻辑为纲,道德经整个行为是很具有逻辑性及流畅性的。

来源:攀缠锋祖博客,欢迎分享及交流,(QQ/微信:251563188)

☞☞☞《难论系操盘手特训营》--让交易的乐趣从学习开始!
☞☞☞点击下载:难论股票期货外汇教程最新修订版001.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