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写《道德经》之五
下文是道德经第五章原文和通行的翻译版本!
这里,我们依然需要延续上下文逻辑的方式去阐述,天地与圣人之间爱的广度上虽有区别,在总体形势上都是差不多的。这里的关键,并不是,这两者之间的相似性,而是接下来这个比喻与要说明的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我们需要明白,这里作者到底需要借助前后两者之间的关系,去阐述一个怎么的道理或者表达一种怎么样的思想。关于道德经它自始至终都有一个宏观的叙述逻辑或思想背景贯穿于其中。
关于橐籥的解释,上文应该是有很多想象成分在里面的。我们首先来看一下橐籥的原理,橐籥又称风箱,用手拉开活动木箱,空气通过进气口使风箱的皮橐内充满空气,而且并不塌缩(虚而不屈),再拉动其体能够将其内的空气压出(动而俞出)。这是对风箱原理的简单阐述,也就是,我们一开始并不要去过多地给予主观赋意。在这个上面,估计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风箱为何物。可以说,这对虚而不屈,动而俞出,最为直接和本质的翻译。
回过头来,我们再来看一下,上下文之间的联系,多闻数穷,不若守中。动而俞出,自然多闻数穷,也就是风箱里面的风会很快就穷尽,那还不如守中。那这里的风是什么,我们可以比喻为百姓,天地或者圣人无所谓仁慈,就是不动,因为推动百姓,相反会使百姓离开或减少,这跟风箱的原理没什么区别。所以多闻数穷,是针对风箱原理的进一步阐述,可以翻译为重推风箱,很快就没风了。天地之间犹如风箱,风箱动,就会使风出于(风箱)天地之外,这很显然是不符合天地之仁的。多,这里可以解释为程度副词重的意思,闻就直白翻译为听到,就是听到重推风箱的声音,风箱就会很快被鼓干,那还不如守中。也就是说,我们越是干预,就越会使得百姓逃离天地之间,也就是逃离圣人之治。这就又回归了之前的刍狗之道了。
所以,在这个逻辑下,我们就会发现,上文图例的翻译,就完全是主观在臆测了,没有形成完整的上下文逻辑。而我们按照文字本身的直白意思,去翻译的时候,逻辑一下在就通了,这就是我为什么说,聪明人很多时候,是看不懂道德经的,也恰如,老子所言,他要说的,其实都是非常简单的东西!
来源:攀缠锋祖博客,欢迎分享及交流,(QQ/微信:251563188)
☞☞☞《难论系操盘手特训营》--让交易的乐趣从学习开始!☞☞☞点击下载:难论股票期货外汇教程最新修订版001.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