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浪理论述评–无意识地思维禁锢

艾略特波浪理论是与江恩理论同时代的交易理论,但其影响力却是江恩理论完全无法媲美的。这其中的主要原因,其实我们已经在《江恩理论述评–魔术的秘密》一文中阐述过,即江恩理论难以系统化、规范化,大部分人很难上手或无从上手。而波浪理论把分析法则设计成一套固定而简单的形态结构模式,在有较好有效性的基础上,还使得大部分人一开始就容易上手,就如价值投资一般,稍有了解的人们,就可以调侃上两句。

波浪理论将不同规模的趋势分成九大类,最长的超大循环波是横跨200年的超大型周期,而次微波则只覆盖数小时之内的走势。但无论趋势的规模如何,每一周期由8个波浪构成这一点是不变的,即波浪理论认为市场走势不断重复一种模式,每一周期由5个上升浪和3个下跌浪组成。这个理论的前提是:股价随主趋势而行时,依五波的顺序波动,逆主趋势而行时,则依三波的顺序波动。

波浪理论其实有些操之过急了,为何这么说呢?因为艾略特在没有对观察的现象进行完善的规则统一之下,就呈现了出来,一开始就把话说得太死了,以至于最后自己都难以下这个台阶了,只能将错就错或硬着头皮走下去。从波浪理论的创造过程,不难发现其是基于对现实的观察统计。这是艾略特的优点,也是他的缺点。这个缺点实际上流淌在我们大部分人的血液中。在盘面上,我们大家总是习惯在特定的时间周期上去观察,并总结出一些现象,归纳推广为规律。

问题的症结,就是这个特定的时间周期,是一种割裂的、片面的观察方式,你看到的远不是市场运动的全貌,更看不到连续时间周期变化下的市场运动特点。翻译一下,艾略特只是看到了他愿意或能看到的罢了,当不同的观察者进来之后,每个人看到的东西就自然有了差异。

可惜对大部分人来说,这个差异也是只字片语的,对这个市场缺乏全面深入观察和研究的人,不是太少,而是实在太多了。我们一定要明白,知识的创造和知识的学习,是两个完全不同性质及难度的工作。这个市场乃至全世界,知识的创造,从来都不是大部分人的目的,那就算看到了些差异,又能如何呢?通常除了徒增迷惑,而不会有更多的帮助了。

波浪理论固定了一个机械地波动结构模式,可是趋势周期模式的规定却是相当模糊的,更缺乏趋势周期之间的演变规则或描述。时间的发展是连续的,如果一定要给一个最小的单位,那就定义到秒吧,是确定的,是可以量化的。可是波动结构的发展则是由一浪一浪的单位构成,显然,这个浪的时间长短及幅度是不确定的,即浪是不确定的,非量化的。

归结起来,就是时间与空间的坐标体系是不确定的。而浪是艾略特无法控制的,这样就只有主动调整观察的周期,将时间模糊,这就是为何艾略特描述下的趋势周期规模都是一个个不确定的模糊范围。唯有如此,才有机会把时间与空间统一起来,故而才说艾略特只是看到了愿意或能看到的罢了。

也正因为如此,所谓的每一周期由8个波浪构成的机械模式自然也难以有它的普遍性了,除非你同时模糊了周期与浪的概念。这就是人们在固定周期上,对波浪理论困惑的地方,千人千浪的地方。本来当同时模糊时间的事情,变成了只去模糊波浪,甚至浪都没模糊,这永远都无法解决时间与空间坐标体系不确定的根本理论缺陷。

模糊了时间,意味着就必然会模糊浪的空间变化,实际上浪本身就没有任何的空间及时间定义。只是人们一厢情愿地认为某个时间周期上的浪就一定是某个确定的波峰到波谷的连接,为何这个波峰和波谷就不能是模糊的呢,不能是一个范围呢?浪本身的定义就是模糊的啊,或者说根本就没有任何定义。

这是受艾略特的观察方式及处理方式所限制的,更是受艾略特的思维方式或世界观所限制的。波浪理论明明是一种模糊,甚至非常模糊的描述理论,却一定要去精确,相当精确地用,明明是统计描述性的,却一定要因果循环地去用,是几乎所有波浪理论使用者,包括艾略特本人,容易犯的根深蒂固地无意识错误。

因为人们,早已习惯了因果逻辑下的精确思维。故波浪理论折射出来的,表面上看似是理论本身什么缺陷,更深层却是人们世界观对自身的巨大禁锢。

来源:攀缠锋祖博客,微信/QQ:251563188,转载请注明出处

☞☞☞了解『难论系操盘手训练营』-->让转变从学习开始!